但宋彦还是一咬牙,翻开庞之秋的文章看起来。

  《海权论》

  标题简单明了。

  宋彦看完开头,就沉浸在这篇文章里。

  这篇文章实在太精彩了!

  宋彦读完开篇,才发现墙壁的煤气灯已经全亮了。

  再一看前方的机械钟。

  已经晚上十点?

  宋彦这才想起来,自己翻开这篇文章时,太阳还没落山呢!

  一下子就看了快五个小时?

  宋彦再回看文章。

  只觉得字字珠玑!

  庞之秋这篇文章,不光是论述海权有多么重要。

  更是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海洋对国家的重要性!

  海洋贸易,不管是运输成本还是运输能力,都是强过陆地运输的。

  虽然国内能修建铁路,可是大周很难在其他国家修建铁路。

  因为路权,也是非常重要的权力。

  即便是藩属国,都不会贸然同意大周修建铁路。

  而且铁路运输,也比航运的成本高很多。

  所以跨国贸易,势必以航运为主。

  结合周闯的《重商论》,庞之秋也强调了外贸的重要性。

  他更是往下延伸,点明了海权对贸易的影响。

  庞之秋提出制海权的理念。

  所谓的制海权,便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一个国家拥有制海权,就能封锁其他国家的贸易,切断海洋补给。

  可以拿舰队威胁敌国的港口城市。

  更是能向对方的领土倾销商品。

  制海权,是一个重要的权力。

  这是能影响贸易的权力。

  拥有制海权的帝国,才可以确保贸易的顺差。

  等到宋彦看到这句,只觉得浑身冒汗。

  不是圣上英明,解除了海禁,又命令大周建立舰队,组织远洋。

  满朝的群臣谁也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但是看到庞之秋的文章,宋彦知道他所言非虚!

  因为他提出的海洋权力,大周是体验过的!

  比如大周打开了倭国的大门,打开了他们的市场。

  这便是制海权的体现!

  大周用舰队保障了大周商人的利益,清剿南洋海盗。

  这也是用制海权,确保商贸。

  大周击溃英吉利,占领了印地的市场和港口。

  这同样是制海权的好处。

  制海权,给大周带来了利益,也让大周尝到甜头。

  现在大周占领了从南洋到印地的沿途港口。

  这也是在组建海上的防御圈。

  土耳斯和西洋各国,想要影响到大周。

  从陆地上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距离最近的土耳斯帝国,也得跨过中亚辽阔的沙漠,才可以威胁到大周西疆。

  可是海上就不一样。

  土耳斯在耳拉半岛就有舰队,若是攻击大周,只用不到一个月的航程。

  西洋各国,也全拥有远洋的舰队。

  制海权,也可以在海外组建防御圈,抵御他国的海上威胁。

  不知不觉间,大周已经组建了一层海上防御圈。

  但这还不够!

  在庞之秋的《海权论》中,给大周设想了三层防御圈。

  第一层是高丽到倭国,再直泉州岛的防御圈。

  这是距离大周最近的防御圈,算本土的最后防线。

  按照庞之秋的理论,在倭国、高丽都需要驻扎舰队。

  这是确保大周对这两个重要属国的掌控权,也是对大周近海的防御。

  接下来,便是南洋各国到大越,这是第二层防线。

  大周在尼玛拉,在大越沿海港口的舰队,全是这第二层防线。

  第三层防线,庞之秋构想是从土澳到印地,囊括了土澳、印地和泰王国的远海舰队。

  请收藏本站:sew5w。笔趣阁手机版:sm.ew5w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