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正常情况下,西洋在送谴留学生到大周的问题上,只是从无到有的改变。

  可是……

  如果李天真把西洋给大周的战争赔款,用作报销留学生在大周留学的基础费用上。

  西洋一定会大规模的派遣留学生到大周。

  原因很简单。

  大周对西洋诸国征收的赔款,是固定的。

  按照各国的国力,各自分摊。

  可是,大周对西洋留学生的吸纳却是无差别的,广泛的。

  这便会出现一个情况。

  就是如果某个国家在赔偿了战争赔款以后,却没有派留学生到大周。

  那便意味着他们是在给别的国家留学生花钱。

  西洋如果是铁板一块还好。

  面对大周的阳谋,他们还可以共进退,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慢慢的撕掉大周给他们的糖衣,然后打回去炮弹。

  可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

  在这个过程里,但凡有一个国家想白嫖别的国家的赔款。

  势必会导致所有国家争相竞争。

  届时,前往大周的留学生数量,一定会达到空前的数量。

  传播本土文化的热情,是扎根于所有知识分子心里的共同想法。

  无论是西洋人还是土耳斯人,亦或是大周的法家、儒家。

  大家都有这样的需求。

  加上这项操作,还可以在西洋上层培养大批亲大周的西洋贵族。

  为以后大周取得罗马帝国的法统,让大周皇帝联合统治奥匈帝国奠定基础。

  这么多长期好处,让众大臣心动了。

  他们纷纷下跪,齐声高呼李天的英明。

  “吾皇圣明!”

  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

  李天最后还对本伊默罕提出了几个要求。

  这些要求比如和西洋达成减低关税条令,开启通商等。

  这些全是人类近代史上操作过无数次的行为。

  每一样可以留在史书上的操作,都有它深远的构思。

  这些条约,对于战败国而言无疑是不公的。

  每个字,都汇聚着当地百姓的苦难和血泪。

  这一点,众人都不该忘记。

  可另一方面,历史是辩证的两面体。

  因此,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条款也汇集了人类中最优秀的外交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智慧。

  所以,即便李天只是照办史书上的内容,也引起了众大臣的惊呼。

  他们纷纷感慨李天的政治智慧真是高深。

  随后的几天里。

  因为这场殿前会议的内容在李天的安排下流出,得知此消息的儒家大臣群情激动。

  显然,他们非常欢迎把西洋战争的赔款用作教化西洋蛮夷的事上。

  于是,李天在无意间,把大周内部本来应该最反战的群体,拉到了主战的道路上。

  许多儒家大臣甚至自行组织筹款,把钱捐给国家,来支持大周的远征。

  于是,看着远征军的经费在儒家大臣的支持下节节攀升。

  且许多本来对自己这个武夫勋贵敬而远之的儒家士大夫,纷纷请来媒婆上门,介绍自家女儿。

  远征军主帅兰德错愕之余,也不禁呢喃。

  “这些儒家大臣之所以这么兴奋,也在皇帝姐夫的筹谋之中吗?”

  “这一切,难道全是陛下的计谋?”

  而另一边,对于这场战争,法家也有了一些想法。

  他们找到了兰德,决定实行一条在秦朝十分经典的国策。

  输毒外。

  他们打算,把境内一些不安全分子输出西洋,输到国外。

  请收藏本站:sew5w。笔趣阁手机版:sm.ew5w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