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每日三点前。

  充满油墨香气的新邸报,便会送去各个发行点。

  这些发行点,等待着许多报贩子。

  还有一批新邸报,会送去出京的火车或运输车,送往大周的各个地方。

  京都发行点的报贩子买下新邸报后,接下来他们会把报纸分派给报童,让他们当街售卖。

  还有些送报童,负责把报纸送去订阅的豪门大户中。

  现在每个豪门大户,门口都按了报箱。

  只要把新邸报投进报箱,便会有下人拿走。

  现在京都的沿街,还设立了专门售卖报纸的保亭。

  除了报纸以外,这些报停也会售卖一些早餐,热水之类的。

  到了五点钟,报童就把报纸送完了。

  这些送报童便拿着报纸,开始沿街售卖。

  继承刘文卓的风格,新邸报基本上都是拿老百姓能听懂的白话文描述的。

  范建在京都推行的官营和夜校教育,也提高了京都百姓的认字率。

  所以报纸这项买卖,在京都非常的不错。

  现在京都的工坊很多,而且基本都在郊外。

  那些做工的百姓,也会买上一张报纸,在早点铺一边吃一边看报纸。

  这几日正值盐铁会议,报纸愈发的供不应求。

  井川浩三拿到报纸后,也来到一家早点铺。

  不过这里和路边摊不同,这里是达官贵人用早餐的地方。

  井川浩三身为护倭校尉的嫡次子,不拥有继承权。

  这次倭国参加盐铁会议的代表,是井川浩三的哥哥,真正的世子。

  井川浩三虽然没有参加会议,但他也非常关注会议。

  每次全敏浩参会回来,他都会拉着全敏浩询问会议内容。

  打开新邸报,一篇文章吸引了井川浩三的注意力。

  《殖扩论》。

  文章的作者是匿名的。

  这篇匿名文章,为何会刊登在报纸的头版?

  “大周现在有四千二百万人,以京都的人口为例,一户人家,平均有四五个子女。”

  “现在朝廷治下,新生率有六百万,那二十年后,大周会有多少人?”

  这是心学的论证学术。

  看来这是心学的弟子。

  井川浩三微微点头,继续往下看。

  “据我的推算,大周二十年后,将会有五千八百万人口!”

  “那么四十年后,大周便会有上万万人口!”

  “现在的余杭,寻常百姓一家只有三亩田地!”

  “这些土地也刚刚够温饱。”

  “四十年后,余杭一户人家只会有一亩田地,那一定会饿死人的!”

  “余杭尚且如此,别的州府呢?”

  井川浩三后背一凉,从没有人注意到过这个角度。

  但是如果大周真的这样人口增长,那土地的确不够用!

  文章作者继续说道:“若是继续守成,那大周的土地一定是不够用的。”

  “要么哗变,死去一些人,再度回到可以养活的人口上。”

  “但是要让大周死去那么多人,明显是不仁义的。”

  “所以想让这些人活下去,大周就必须得往外殖扩!”

  “只有往外殖扩,才可以给增多的大周人,提供足够的土地!”

  “以后,大周的子民可以在南洋跑船。”

  “可以在大越种甘蔗。”

  “可以在西疆贩卖丝绸。”

  “只有不停地扩张,移民,才可以养活大周的人。”

  “殖扩,是大周必须得走的一条路!”

  读完这篇文章。

  井川浩三的后背都湿透了。

  文章所有的数据都没问题,人口增长的确如文中所说的那么迅速,四十年以后,大周耕种的土地就不够了。

  请收藏本站:sew5w。笔趣阁手机版:sm.ew5w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