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圣诞节过后,没多久就要寒假。学校里已经通知放寒假的时间,绿禾算了算日子,妈怀孕大概是六个多月了。她试探性地跟妈说,寒假不回家,留在学校这里兼职。妈很快就答应了。 除夕照例是要回家的,这是个团圆的日子。可以和陈先生团圆的是他的家人,她也有自己的家人。只是回了家,她不知道拿出一个怎样的态度面对怀孕的mama。该开心地为她祝贺吗?该给她做一顿好吃的饭吗?从前迫不得已回家,如今也要回家吗?“过年可以去哪里?”这个问题出来后,绿禾心中生出种危机感。 腊八节那天。绿禾接了一个电话,她妈在电话里哭哭啼啼好似出山送殡。 标会”倒闭,她爸被抓,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夜里,绿禾躺在床上,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场景。爸被抓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警车里跳出来几个人,警笛惊天动地呐喊着,宣告正义的制裁。银晃晃的手铐拷在了爸的手上,妈在后边大着肚子面如菜色。奶奶来了,伯伯来了,一屋子的人神出鬼没,妈的哭声惨厉到滑稽的程度,奶奶一边托着妈的大肚子呜呜地诉苦。一整晚她反反复复地做这个梦。 半夜醒来的时候,浑身汗津津。她不受控制地想起在香港的那一夜。陈敬对她施虐的那一夜。疼痛、屈辱、委屈、害怕。但是那晚她在他身边却睡得那么沉。甚至连梦境都不出现。她竟然可耻地希望不如他再来鞭打她一次,给予她机会去暂时利用身体的疼痛忘记现实的苦楚。 除夕前,绿禾终于还是回家了。下了巴士,还要拎着行李走一小段路。绕过一个长满葫芦草的小池塘,往里走是小区。一面面剥落的墙体死死嵌着日积月累的黑腻污秽,从污秽里长出青苔来。低着头走着,楼道里迎面出来两个冒失的小孩尖声叫嚷着,到家了。 傍晚四点多,屋子里光线黯淡。电视机里播着虚假的卖药广告,厨房飘出来浓重的药香。她看到她妈侧身堵在那炉子旁边,啃着半个苹果。 “妈。我回了。”她看到妈笨拙地往她这里看了看,上下狠狠地打量,好像面对诈骗犯一般。于是她又说,“妈,你病了?怎么煮药?”她走近,看到她头发依旧烫得蓬蓬松松撂向耳后,扎成一个黄赤赤的小髻。她不止胖了许多,也老了许多,脸上不知怎么有点凸凹不平,上头有芝麻一样的黑斑。 她妈拿了一个苹果,往绿禾手心里塞,“吃着吧。我没病,这是你奶开的药,说是安胎药。”妈不愿意多说些话,她也沉默着了。在家的时候她只是忙碌着,不管忙碌什么,总之就是忙碌着。忙碌起来她就不会想很多事情。妈忍不住的时候,向她凄凄惨惨地哭诉,哭诉生活的无望,哭诉她所不能接受的却又必须接受的苦楚。她也只能沉默,悲痛到了,也落上几滴眼泪。 她又能做些什么。她已经贡献出了日日夜夜的睡眠。 年总要过的。一到了夜晚,绿禾便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灯都打开,照得屋里惨白惨白,但总比昏暗的要好。除夕夜外头鞭炮声齐齐响震耳欲聋,她把洗碗池里的泡沫捧在手里又浸入水中,转头看妈坐在屋里殷勤地给娘家人打电话拜年,她愈发觉得屋里的灯照得一切有如雪地深林,静悄悄的无声无息。她心里莫名恐惧极了。 到了年后两三天,夜里月亮上来的时候,她在家里还是能听到疏疏落落的爆竹声,她在阳台收着衣服,爆竹的硫磺味散到她面前,她感到一股哀愁压在她心上。她不知道究竟这无边无际的哀愁从何处来。 这个年过得很随便。绿禾他爸在家的时候,年前要杀鸡杀鱼的,年夜饭六道菜有荤有素的,年夜饭后,住得近的叔伯兄弟也会走动拜年。这个年寂静得多,来拜年的除了绿禾他妈的两三个妯娌,也只有几个电话。年后她陪他妈去看他爸。她看到他爸脑瓜中间突兀的几条稀疏的头发,似乎多摩挲几下就要全掉光一样。她记得他没这么地老,也没这么地慈祥,尽管这种慈祥更像是疲惫多一些,但是她看着他,还是觉得沉痛又可怜,并且从这股可怜中又生出憎恶来。 回家路上她想起陈敬,陈敬有一头乌黑油亮的短发,平时总是用矜贵温和的语气同她讲话,很少很少生气。那晚他施虐的时候,揽着她的时候身上仍然是清新的香味。他似乎永远不会被打倒。他是那样理所当然的自信和慢条斯理,他不会被可怜,特别是被她可怜,那太滑稽了。 她哭了,第一次,因为想他而哭。哪怕这种想念里有着扭曲畸变。 好在,再煎熬两天就可以回学校。这晚绿禾的大姨来她家了。大姨是绿禾妈这边的长姐,在她那个年代,十六岁就嫁给一个小生意人,生了三女儿也都已嫁人生子。大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些劲儿大都用在拉扯孩子上,这就包括她自己的三个女儿以及女儿们的一堆小孩,可见大姨在这方面是个老熟手。老熟手在绿禾她爸判刑后没多久,便自告奋勇拖着大包小包行李住到绿禾家。 年前大姨回家cao持了,年后大姨又回到绿禾家cao持。这份cao持赋予大姨一种奇特的使命感,鞭策大姨将热情倾注在孩子身上,这孩子就包括绿禾。 绿禾年方十九,细腰圆胯,双目灵动,完全地继承了她们娘家母系的漂亮基因。绿禾坐在椅子上替她妈肚子里的孩儿打对绒线袜,不作声地将两只小钩针耍得飞舞。大姨看见了,遂感到使命感急急地在召唤她了。 大姨便思索着说:“说来说去还是命的事情。当初有个开店的就看你好,成天儿骑个车在你屁股后跟着,你不要他,跟着金至如今不知道什么前途......”她停顿了一下,好似打腹稿去了,又说,“这也是你的造化,就遇上他去买东西,穿得规规整整的跟个生意人一样,不知怎么回事你就看上他。要我说这是命中注定,怎么就你没过门之前生意还有点奔头,你一过门就成堆要债的呢?” 大姨这番话已经不知道说了第几次了,但是她算是每次都能说出点深深的惋惜之情来。仿佛在她看来,一切的糟糕都是因为命运,和其他的因素是不怎么挂钩的。命运叫你往这条路上走,所以你是没由来地横冲直撞的。 “呵。”绿禾她妈擤了擤鼻涕,不知道是对谁发出的轻蔑声。 大姨司空见惯,她继续抛出她的哲理:“这女人是这样,一辈子只有两次改命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娘胎里,你没得选,是好是坏那是前世的积累,是天给的,第二次改命那就是可以选的,嫁人就是在改命,决定了你后半辈子过什么日子。绿禾你也得好好听听,大姨是过来人,大姨在你这个年纪嫁你姨丈,吃的苦比其他人真是少了多。你日后选男人,眼皮可得打紧。” 絮絮叨叨,直到袜子织了一大半,大姨才进入她的正题。 她说:“虽说你才刚念大学,这大学念出来也二十三了,先把人定住,一毕业就来谈亲......” 水壶里的水沸腾了,咕噜噜地响。绿禾不想听男方的任何信息,只是轻轻地摇摇头,大姨也咕噜噜地响起来,她放下织好的一只袜子,果断地拿上热水踱到厨房。 自相矛盾。她觉得很好笑,她听到那些话里,自相矛盾的逻辑,像家里尺寸不合一直关不紧的厕所门。 命运如果作为一种不可违逆的存在物而存在,那么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场固定时长固定内容的戏本,人作为戏本的一部分所做的任何石破天惊的冲突碎裂,任何运筹帷幄的布局摆阵,究竟是命运所指使的还是自身的自主意识?如果一个人完全地相信命运,并在悲苦生活里将命运一说运用得娴熟,那么这个人是命运戏本里的一个角儿罢了,又何来改命一说?她断定大姨的宿命论修炼得不够上乘,就像她mama一样,信佛信的何曾真的是佛? 但是她在这番话里猛然悟到一些东西:不管别人怎样,人就算没有命运,也绝对会有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和命运的不同之处就是宏观和微观吧。只是目前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宿命论还是一个完全主观进取者。 夜里她在日记里写下:“我此刻认为最极端本质的宿命论也许有可能是完全忽略或者忘记命运本身,完全地抛开,才能完全地按路径走。”